摘要:希賽網(wǎng)教師資格頻道整理為廣大考生整理了“2019年下半年教師資格證《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》真題及答案”第六部分,供各位考生參考。內(nèi)容詳情如下:
以下是希賽網(wǎng)教師資格頻道為廣大考生整理的2019下半年初中《小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》真題及答案的一部分,只有通過多做真題才能更好的把握考試出題的規(guī)律,才能找到做題的感覺,到了真正上考場的時候才不會慌。我們一起來看看吧!
四、教學設(shè)計題
26.請認真閱讀下文,并按要求作答。
火燒云
晚飯過后,火燒云上來了。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臉紅紅的,大白狗變成紅的了,紅公雞變成金的了,黑母雞變成紫檀色的了。喂豬的老頭兒在墻根站著,笑盈盈地看著他的兩頭小白豬變成小金豬了。他剛想說:“你們也變了······”旁邊走來個乘涼的人。對他說:“您老人家必要高壽,您老是金胡子了?!?/p>
天上的云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,紅彤彤的,好像是天空著了火。
這地方的火燒云變化極多,一會兒紅彤彤的,一會兒金燦燦的,一會兒半紫半黃,一會兒半灰半百合色。葡萄灰,梨黃,茄子紫,這些顏色天空都有。還有些說也說不出來、見也沒見過的顏色。
一會兒,天空出現(xiàn)一匹馬,馬頭向南,馬尾向西。馬是跪著的,像是在等人騎到它的背上,它才站起來似的。過了兩三秒鐘,那匹馬大起來了。馬腿伸開了,馬脖子也長了,一條馬尾巴可不見了??吹娜苏趯ふ荫R尾巴,那匹馬就變模糊了。
忽然又來了一條大狗。那條狗十分兇猛,它在前面跑著,后邊似乎還跟著好幾條小狗。跑著跑著,小狗不知跑哪里去了,大狗也不見了。
接著又來了一頭大獅子,跟廟門前的大石頭獅子一模一樣,也是那么大,也是那么蹲著,很威武很鎮(zhèn)靜地蹲著。可是一轉(zhuǎn)眼就變了,想要再看到那頭大獅子,怎么也看不到了。
一時恍恍惚惚的,天空里又像這個,又像那個,其實什么也不像,什么也看不清了。必須低下頭,揉一揉眼睛,沉靜一會兒再看??墒翘炜掌坏却切酆盟暮⒆?。一會兒工夫,火燒云下去了。
根據(jù)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務(wù):
(1)簡析這篇課文的寫作特點及教學價值。(10分)
(2)如指導三年級學生學習本文,試擬定教學目標。(8分)
(3)依據(jù)擬定的教學目標,設(shè)計第3~6自然段的教學。(22分)
【參考答案】
(1)寫作特點:《火燒云》這篇課文描寫了火燒云上來和下去的全過程。作者以多個不同構(gòu)詞形式的詞語描述了火燒云的顏色變化和各種奇妙的形態(tài),向我們勾勒出三幅動態(tài)的畫面:跪若的馬、兇猛的拘、威武的獅子,而且十分傳神地寫出瞬息之間火燒云的變幻過程,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景象的贊美之情。(5分)教學價值:通過學習這篇課文,學生可以了解火燒云的絢麗多彩和美妙奇異,想象火燒云的奇異景象,體會作者贊美自然景象的心境。同時,學生通過體會作者描寫火燒云顏色和形態(tài)變化的方法,學會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,并在反復誦讀中積累語言。(5分)
(2)知識與能力目標:學會“植、盈、兇、廟、惚”等生字, 正確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讀課文,理解課文內(nèi)容,了解火燒云 的絢麗多彩和美妙奇異。(2分)
過程與方法目標:通過朗讀課文、想象畫面和小組討論,學會作者描寫火燒云顏色和形態(tài)變化的方法,學會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, 提高朗讀感悟能力、想象力和合作學習能力。(3分)
情感態(tài)度與價值觀目標:通過想象火燒云的奇異景象,體會作者 贊美自然累象的心境,激發(fā)對生活的熱愛。(3分)
(3)教學設(shè)計:
一、展示圖片,激趣導入
上課伊始,教師通過大屏幕,展示“火燒云”的圖片。要求學生觀察并描述圖片的內(nèi)容。學生觀察后踴躍發(fā)言,教師接著追問:
“誰知道火燒云是怎樣形成的?”學生簡單交流后舉手發(fā)言。教師簡單總結(jié),隨即教師發(fā)言: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《火燒云》來一探究竟。(2分)
二、初讀課文,整體感知
1.自主探究:學生默讀課文,借助工具書查找不懂的生字、生詞,并在旁邊做筆記。
2.檢查反饋:重點分析“檣、盈、跪”等詞。
3.初步交流:這篇課文作者按照什么順序主要寫了什么內(nèi)容?試用自己的話概括出來。
明確:這篇課文作者按照“上來了、變化著、下去了”的時間順序,描繪了火燒云從上來到下去的全過程。(3分)
三、研讀課文,體會寫法
提問:火燒云上來時,作者從哪兩個方面描寫火燒云的變化?
要求:自由讀3~6自然段,邊讀邊思考。
明確:寫了火燒云的顏色,還寫了它的形狀。
(一)學習火燒云的顏色變化
1.提問:火燒云顏色變化有什么特點?
明確:火燒云顏色變化特別快。
2.提問:從哪些詞語體會到的?
明確:從四個“一會兒”體會到的?;馃频念伾兓粌H快, 而且還很多。
3.提問:都有哪些顏色呢?
明確:半紫半黃、半灰半百合色,還有紅彤彤、金燦燦、葡萄灰, 梨黃、茄子紫。
教師發(fā)言:你們看,這些顏色多漂亮啊!(課件展示火燒云顏色的圖片。)
4.教師發(fā)言:這么多的顏色,大家可以把它們分類嗎?并說說為什么這樣分。
明確:ABB重疊式:紅形彤、金燦燦
半一半一并列式:半紫半黃、半灰半百合色
形象感偏正詞語:葡萄灰、梨黃、茄子紫
教師總結(jié):這就是不同的構(gòu)詞形式。
5.提問:天空中還有哪些顏色?
明確:還有些說也說不出、見也沒見過的顏色。
教師發(fā)言:那么我們試著說說這些說也說不出、見也沒見過的顏色。用“葡萄灰” “梨黃” “茄子紫”這種帶比喻的形式來說,你還能用其它幾種形式來說說天空中的顏色嗎?(學生自由發(fā)言)
6.提問:天空中這么多的顏色交織在一起,那是多么得美呀! 能不能用恰當?shù)脑~語概括出火燒云顏色變化多呢?(學生自由發(fā)言)
明確:五顏六色、絢麗多彩、五彩繽紛。
7.想象畫面:請學生閉上眼睛,想象火燒云顏色變化的畫面。
8.朗讀指導:請學生朗讀第3自然段,讀出作者對火燒云的贊美之情。(6分))
(二)學習火燒云的形狀變化
教師過渡:火燒云色彩如此繽紛,那它的形狀變化又是怎樣的呢?
1.提問:朗讀4 ~ 6自然段,思考:火燒云形狀變化有什么特點?
明確:火燒云的形狀變化很多。
2.提問:火燒云的形狀像什么?
明確:像馬、狗、獅子。
3.提問:形狀變化除了多以外,還有什么特點?
明確:特別快
4.提問:從哪些詞語體會到的?
明確:從“一會兒” “過了兩三秒鐘” “正在” “忽然”“接 著” “一轉(zhuǎn)眼”等詞語體會到的。
5.教師發(fā)言:你們知道嗎?作者在描寫馬的樣子時,描繪得很精彩,我們一起來欣賞。(課件出示)
馬是跪著的,像等人騎上它的背,它才站起來似的。
馬是跪著的。
(1)提問:讀一讀這兩句話,比較它們有什么不同?(學生自由讀)
明確:第二句話中少了“像等人騎上它的背,它才站起刺以的”。
(2)提問:再讀讀這兩句話,想一想書上為什么選用第一句? (學生自由讀)
明確:“馬是跪著的”是看到的,“像等人騎上它的背,它才站起來似的”是作者想象到的。
(3)提問:這樣寫有什么好處?
教師總結(jié):作者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寫,不僅使文章生動、具體,還突出了火燒云的變化美。再來讀4~6自然段,邊讀邊體會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融合在一起寫的寫作方法。(學生自由讀)
6.提問:老師想和大家一起讀火燒云形狀變化的三個自然段。我們先讀第四自然段,怎樣讀呢?我來提問題,你們用書上的句子來回答,咱們一起讀書。
教師引讀:
教師:一會兒,天空中出現(xiàn)了什么?(板書:出現(xiàn))
學生:一會兒,天空中出現(xiàn)一匹馬。
教師:它是什么樣貌的?(板書:樣貌)
學生:馬頭向南,……它才站起來似的。
教師:它是怎樣變化的?(板書:變化)
學生:過了兩三秒鐘,……尾巴可不見了。
教師:消失了嗎?(板書:消失)
學生:看的人……變模糊了。
(寫狗和獅子的兩個自然段,教師也這樣引讀。)
7.提問:作者是按什么順序描寫火燒云形狀變化的?
明確:按“出現(xiàn)、樣貌、變化、消失”的順序來寫的。
教師總結(jié):作者按“出現(xiàn)、樣貌、變化、消失”這個順序描寫, 并融入了自己的想象,突出了火燒云形狀變化的特點,這種寫 法很值得大家學習啊!
8.提問:想象一下,火燒云還像些什么呢?想象它的形狀,并按 照它的“出現(xiàn)、樣貌、變化、消失”這一順序與同桌一起練習說話,一會我們一起交流。(學生自由練習)
9.想象畫面:請學生閉上眼睛,想象火燒云形狀變化的畫面。
10.朗讀指導:請學生朗讀第4?6自然段,讀出作者對火燒云的贊美之情。(7分)
四、學生配音,鞏固練習
播放火燒云形狀變化的錄像,請三位同學分別為“馬”“拘”“獅子”這三部分資料配音。(1分)
五、歸納總結(jié),情感開華
教師提問:通過學習這篇課文,你有什么感受?
學生發(fā)言,教師總結(jié):同學們,這節(jié)課老師帶領(lǐng)大家一起領(lǐng)略了火燒云絢麗繽紛的色彩和干姿百態(tài)的形狀,相信火燒云那美麗的景色,作者那優(yōu)美的文字都已經(jīng)深深地印在了你們的腦海中了。是呀,正如一位哲人所說的,“這個世界不是缺少美,而是缺少發(fā)現(xiàn)美的眼睛!”只要你們留心觀察,就會發(fā)現(xiàn)更多的大自然的奇麗景象,就會發(fā)覺我們的世界原先是這樣美麗。下面就請大家 欣賞我們身邊的美景(出示圖片)。同學們,愿你們用明亮的眼睛、完美的心靈不斷地去發(fā)現(xiàn)美、享受美、創(chuàng)造美。(2分)
六、開放作業(yè),拓展延伸
課后搜集火燒云或者其他自然景象的圖片資料,下節(jié)課和大家分享。(2分)
教師資格備考資料免費領(lǐng)取
去領(lǐng)取